不得已。天下神器,不可為也。為者敗之,執者失之。故物或行或隨,或歔或吹,或強或羸,或挫或隳。是以聖人去甚,去奢,去泰。(王弼本《老子》第二十九章)
  (七四)天下者,神靈所成,太和所遂。神靈所察,聖智所不能及而威力之所不能制。(唐強思齊《道德真經玄德道德真經指歸輯佚纂疏》引)
  (七五)甚有為也。奢不中和也。泰,高大也。故去之也。(唐強思齊《道德真經玄德纂疏》 引)
  佳兵章
  夫佳兵者,不祥之器。物或惡之,故有道者不處。君子居則貴左,用兵則貴右。兵者,不祥之器,非君子之器。不得已而用之,恬淡為上,勝而不美。而美之者,是樂殺人。夫樂殺人者,則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。吉事尚左,兇事尚右。偏將軍居左,上將軍居右,言以喪禮處之。殺人之眾,以哀悲泣之。戰勝,以喪禮處之。(王弼本《老子》第三十一章)
  (七六)君子者,有土之君也。貴左者,尚生長也。(唐強思齊《道德真經玄德纂疏》引)
  知人者智章
  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勝人者有力,自勝者強。知足者富,強行者有志,不失其所者久,死而不亡者壽。(王弼本《老子》第三十三章)
  (七七)不知人,則無以通事,不通事,則無以交世。不自知,則無以知天,不知天,則無以睹未然。不勝人,則無以在上,不在上,則無以為王。不自勝,則無以自得,不自得,則無以得人。不知足,則無以知富,不知富,則無以止欲。不強行,則無以順道,不順道,則無以得意。動作非任,無以得和,不得和,則無以久生。不久生,則無以畜精神,精神不積,無以得壽。故,立身經世,興利除害,接物通變,莫廣乎知人。攝聰畜明,建國子民,達道之意,知天之心,莫大乎自知。柄政履民,建法立儀,設化施令,正海內,臣諸侯,莫貴乎勝人。奉道德,順神明,承天地,和陰陽,動靜進退,曲得人心,莫崇乎自勝。治家守國,使民佚樂,處順恭謹,慈孝畏法,莫高乎知足。遊神明於昭昭之間,恬愴安寧,尊顯榮華,莫善乎得意。任官奉職,事上臨下,成人之業,繼人之後,施之萬民,莫過乎可久。天地所貴,韋生所恃,居之不厭,樂之不止,萬福並興,靡與爭寵,莫美乎壽。(宋陳景元《道德真經藏室纂微篇》引)
  執大象章
  執大象,天下往,往而不害,安平太。樂與餌,過客止。道之出口,淡乎其無味,視之不足見,聽之不足聞,用之不足既。(王弼本《老子》第三十五章)
  (七八)道無形,故天地資之以生;道無有,故陰陽資之以始;道無法,故四時資之為業;道無象,故萬類資之以往。故,大法無法,大象無象,大無不無,大有不有。為生於不生,為否於不否,故道無為而天地成,德無事而萬物處。夫何為哉?不無不有,不為不否,道自得於此,而萬物自得於彼矣。(宋陳景元《道德真經藏室纂微篇》引)
  將欲歙章
  將欲歙之,必固張之;將欲弱之,必固強之;將欲廢之,必固興之;將欲奪之,必固與之;是謂微明。柔弱勝剛強。魚不可脫於淵,國之利器不可以一不人。(王弼本《老子》第三十六章)
  (七九)此四者明,絕聖而德自起,廢智而化自行,翕天下之心而使自張,弱天下之志而使自強矣。(唐強思齊《道德真經玄德纂疏》引)
  (八○)道德所經,神明所紀,天地所化,陰陽所理,實者反虛,明者反晦,盛者反衰,張者反弛,有者反亡,生者反死,此物之性而自然之理也。故反覆之便,屈伸之利,道以制天,天以制人君,人君以制臣,臣以制民,含氣之類,皆以活身。虎豹欲據,反匿其爪;豺狼將食,不見其齒;聖人去意以順道,智者反世以順民;忠言逆耳以含其正,邪臣將起務順其君。知此而用之,則天地之間、六合之內皆福也。不知此而用之,則閨門之內、骨肉之間皆賊也。故子之與弟,時為虎狼;仇之與讎,時為父兄。然中有否,然中有然,一否一然,或亡或存。故非忠,雖親不可信;非善,雖近不可親。
  (宋陳景元《道德真經藏室纂微篇》引)
  #1本篇據中華書局一九九四年出版,王德有《老子指歸》點校本,可略補《道藏》 本前六卷之缺。